本文目录
月实际工资=月工资÷21.75×实际出勤天数,休息日一般是没有工资的,但是如果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通过平等协商,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订立集体合同。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
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订立;尚未建立工会的用人单位,由上级工会指导劳动者推举的代表与用人单位订立。
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双休日进行加班的,原则上应对劳动者进行调休,无法调休的,应该支付劳动者200%工资的加班费。双休日加班费计算公式:月工资÷21.75÷8×加班小时数×2倍。工作日加班费:月工资÷21.75÷8×加班小时数×1.5倍;法定节假日加班费:月工资÷21.75÷8×加班小时数×3倍。用人单位应该支付劳动者加班费而未支付的,劳动者有权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
综上所述,如果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最低支付双倍工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1、用人单位周末双休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未安排补休的,需要支付劳动者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除此之外,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的工资标准如下:
(1)安排劳动者延长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2)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二、公司不给职工双休日加班应得工资怎么办
1、单位不给职工调休,也拒不支付双休日加班的工资报酬,劳动者可以求助当地劳动保障局,一经核实,单位将被责令整改,员工应得工资如数归还,单位还需要加付赔偿金;
2、如若企业躲避归还职工双休日工资和赔偿金,将由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周末是不计算工资的。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三条,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完成劳动定额或规定的工作任务后,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劳动者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的,应按以下标准支付工资:
(一)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日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劳动者工资;
(二)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劳动者工资;
(三)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节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劳动者工资。
《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因此,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企业可以首先安排补休,无法安排补休的情况下,需要支付劳动者不低于工资200%的加班费。
法律分析:单双休工资的计算方法的,一般现在都是按照21.75天计算工资的,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一条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双休工资计算公式:每月薪酬÷21.75÷8×双休工作小时数×2。。
工资(Wages),即员工的薪资,是固定工作关系里的员工所得的具有发放上的时间规则的薪酬,是雇主或者法定用人单位依据法律规定、或行业规定、或根据与员工之间的约定,以货币形式对员工的劳动所支付的报酬。
工资是劳务报酬(劳酬)中的一种主要形式。并非任何劳务报酬都是工资,例如:被邀请做报告所得的报酬就不是工资。工资是员工获得经济收益的主要来源,也是公司激励员工、维护员工权益的重要手段。合理的工资制度可以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员工的生产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工资是员工劳动所获得的报酬,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基本工资:固定金额的工资,是员工的主要收入来源,通常根据岗位、职级、工作年限等因素确定。
2、绩效工资: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和绩效考核结果给予的奖励性报酬,是鼓励员工积极工作和提高绩效的重要手段。
3、奖金:根据公司的业绩和员工的贡献,给予的一次性奖励性报酬,可以是年终奖、项目奖金等。
4、补贴和津贴:公司根据员工的生活和工作需要,提供的额外报酬,例如餐补、交通补贴、住房补贴、通讯补贴等。
5、社会保险和公积金:企业根据法律法规和规定为员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福利。
三、劳动者的以下劳动收入不属于工资范围
1、单位支付给劳动者个人的社会保险福利费用,如丧葬抚恤救济费、生活困难补助费、计划生育补贴等。
2、劳动保护方面的费用,如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工作服、解毒剂、清凉饮料费用等。
3、按规定未列入工资总额的各种劳动报酬及其他劳动收入,如根据国家规定发放的创造发明奖、国家星火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中华技能大奖等,以及稿费、讲课费、翻译费等。
法律分析: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双休日进行加班的,原则上应对劳动者进行调休,无法调休的,应该支付劳动者200%工资的加班费。双休日加班费计算公式:月工资÷21.75÷8×加班小时数×2倍。
工作日加班费:月工资÷21.75÷8×加班小时数×1.5倍;
法定节假日加班费:月工资÷21.75÷8×加班小时数×3倍。
用人单位应该支付劳动者加班费而未支付的,劳动者有权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